Foxdisk09-工具篇

题外话,大概是2017年底,开始开发DTU,用来采集光伏逆变器的数据,通过GPRS发送给后端服务器。一个不大的物联网设备,针对客户的需求做了三种不同的形态。采用的是STM32F103C8T6+SIM800C的硬件架构,软件则用FreeRTOS,方便后续的扩展。2018年4月份,国家政策一变,原计划的50K的产品计划也逐渐泡汤。我写博客前,刚好看到文件夹中满满的资料,不禁有些惆怅。先定个小计划,Foxdisk的博客写完后,也针对这个项目写写历程吧,从前期找客户、定方案、打样到量产,甚至包括采购物料、包材、后期的款项等等,可以吐槽的地方太多了。

回到正题。发现之前提供的Foxdisk的下载链接没法用了,同时也发现小工具的代码没有放上去。什么时候有人需要,我再整整吧,这段时间有点忙,有点顾不上。

Foxdisk的编译过程中,有两个小工具需要使用,EHZ24.exe和ETRHZ.exe,名字有点怪,我随便取的。EHZ24.exe是用来提取汉字字模的工具,即将需要的汉字的点阵图提取出来,方便程序去打印到屏幕上。其主要功能如下:

  1. 可以针对多个源文件进行处理,提取C语言源代码中需要显示的汉字;
  2. 可指定提取的字模为楷体、黑体或者仿宋,字模为24×24点阵字;
  3. 提取出来的字模,自动生成一个.h的头文件,并在头文件中定义了字模的结构体。

源代码中HZK24K.h就是由这个工具自动生成的。 ETRHZ.exe提取的是16×16的点阵字,其功能与EHZ24.exe差不多,HZTABLE.H由其提取。理论上可以把这两个程序合成一个,只是因为这两个程序是我以前开发隔离卡产品时写的,当时就这么分开的,稍微改改就拿来用了,也没兴趣去合一了。如图,两个工具简陋的命令行帮助文档。

图1 汉字提取工具ETRHZ和EHZ24

这两个工具其实没什么可以说的,主要就是分析源文件,将程序中需要显示的汉字取出来,然后在相应的汉字库中,将对应的汉字字模提取,最后写入到生成的文件中。如图2,从生成的文件中,也能了解到其大致功能。

图2 ETRHZ提取的文件截图

这两个工具的源代码比较简单,有兴趣的可以看看,过段时间我上传到博客上。源代码不难看懂,主要是要了解汉字提取的原理。

为什么要提取汉字?那是因为汉字库比较大(一般200K左右,大的400多K,Foxdisk才100多K,没法放下),我们是在无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工作,程序越小越好。具体的汉字显示原理,我在接下来的几篇中记录。

Foxdisk08-如何调试2

有段时间一直沉迷于裸机上跑程序,学习怎么让一个操作系统跑起来。使用过VirtualPC(现在被微软收购了),VMware,VirtualBOX,Bochs,最终还是觉得Bochs比较好用。它的最大好处是集合了完整的调试环境,对指令是软件解析的,速度虽然慢,但对程序员来说,一步步看代码是如何执行的,非常契合需求。

Bochs的文档非常的完整,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。我只针对如何调试Foxdisk,以及如何下断点进行记录,其他的可以查其自带的帮助文档。我使用的是Bochs2.2.6,帮助文档在Bochs-2.2.6\docs目录下,目前已经到了版本2.6.9,估计也差不多。

第一步是制作磁盘镜像。Bochs本身提供了镜像制作工具bximage,使用起来也比较简单。当然,也可以使用其他工具制作,比如windows下的winimage或者Linux下直接用dd命令。以制作一个4G虚拟硬盘文件为例,命令如下:

..\bximage.exe -hd -size=4096 -mode=growing -q myhd.img

Bochs的菜单栏中(我使用的是windows)提供了Disk Image Creation Tool的快捷菜单,其实就是bximage。

具体还可以参考帮助文档中Bochs User Manual-8.1 How to make a simple disk image。

第二步是编辑bochsrc.bxrc文件,指定需要启动的设备。可以启动虚拟软盘、虚拟光盘或者虚拟硬盘。找个例子看一下,修改为自己想启动的设备即可。比如虚拟硬盘,boot: c即可启动。需要提醒的是,在Foxdisk中,为了尽可能的模拟真实硬件,磁盘的参数要注意修改,一般spt=63,heads=16即可。很早以前的版本中,我的代码中没有主要到这些参数是可变的,虚拟机调试就出问题。现在的版本中,硬盘驱动的代码已经修补了这个问题,如果不去调试硬盘驱动,不必理会这些参数。双击bochsrc.bxrc即可启动,如图1,启动了一个DOS环境下的软件,当年和联想开发的一款安全计算机的界面。

图1 Bochs调试DOS程序

另外,还有一个问题,如何把需要使用的文件拷贝到虚拟硬盘中呢?我的方法比较简单,我做了一个虚拟软盘,使用winimage将需要的文件拷贝到虚拟软盘中。启动虚拟硬盘的时候,虚拟软盘作为一个挂接设备存在(注意修改bochsrc.bxrc,比如 floppya: 1_44=LBDEBUG.IMG, status=inserted  ),从软盘中将文件拷贝过去即可。

一切准备就绪后,就可调试了。最后一步,启动bochsdbg.exe,命令行如下:

…\Bochs-2.2.6\bochsdbg.exe -q -f bochsrc.bxrc。断在了bios最早的位置f000:fff0上,这时就可以进入调试了。如图2所示。

图2  bochsdbg界面

如何在bochs中对Foxdisk进行调试呢?最常用的是定位在mbr区,跟踪Foxdisk的运行。即利用bochs可以对内存下断点,定位想调试的位置,进行跟踪。典型的代码运行位置,一个是mbr的0x7c00,以及Foxdisk的Code_Seg(也即0x7000处)。以mbr定位为例:

<bochs:1> lb 0x7c00     //下断点

<bochs:2>c            //继续执行直到遇到断点

参考Foxdisk的代码,对照跟踪,很容易理解系统的运作原理。

总觉得bochs的调试工具和linux下gdb很类似,为便于查询,将常用的一些命令记录下来,详细的仍可参考其官方文档。

执行控制命令
c 继续执行,遇到断点将停止
step [count] 执行count条指令, 默认为1条
s [count] step的缩写
Ctrl-C 停止执行,返回命令行
Ctrl-D 执行完所有命令后,退出
q(quit) 退出调试器

设置断点

vb(vbreak) seg:off 在指定的虚拟地址(段+偏移)设置断点,在保护模式下也可以使用
lb(lbreak) addr 在一个线性地址设置断点
pb(pbreak) [*] addr 在一个物理地址设置断点
info break 显示所有断点状态
d(delete) n 删除一个断点

查看内存

x /nuf addr 查看一个线性地址的内存
xp /nuf addr 查看一个物理地址的内存
    n 显示多少个单位的内存
    u 内存单位大小,可以是
       b: 字节;  h: 字(2个字节);  w: 双字(4个字节);  g : 4字(8字节)
f 打印格式,可以是
    x: 16进制格式打印;  d: 10进制格式打印;  u: 无符号10进制格式打印;
o: 8进制格式打印;   t: 2进制格式打印

寄存器操作

Info registers  列举CPU整型寄存器内容
dump_cpu    查看所有与CPU相关的寄存器状态
where        打印当前call stack
set $reg=val   改变寄存器的内容,如set $edx=25

最奇怪的是,在安装Foxdisk的时候,颜色会不对,到现在我也没搞清楚怎么回事。

图3 Bochs安装Foxdisk-变色了

Foxdisk07-如何调试1

在开发过程中,我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调试,一是使用Debug.exe,通过U盘或者光盘,启动DOS,用debug观察程序是否如想象中的写入硬盘指定区域。在早期的版本中,我也曾经去除了写硬盘以及替换MBR的功能,编译了可以在DOS下运行的Foxdisk,方便自己在DOS下对其进行调试。Debug是个很好的工具,当年开发隔离卡和双网隔离计算机的所有底层代码,均是依靠它来进行的,简单而强大。

另外一种调试方式则必须借助虚拟机了,我最常用的是使用bochs,它自带的调试功能,允许程序员看到所有的执行过程,当然也包括MBR的运行,以及如何把控制权转交给Foxdisk。因为Foxdisk是图形模式,进入图形模式之后,debug就没办法发挥作用了,后期所有的开发调试都是借助了bochs才得以进行下去。

当然,所有的调试环境使用的都是X86的汇编代码,intel指令集的参考书得常备手边。
Debug的命令不多,如图1所示,大概20几条,很容易记忆。
Foxdisk07-debuglist

图1 debug常用命令

以一个例子开始debug的使用,尝试用debug将MBR区(也即硬盘线性地址LBA0)的512字节读出,并存到文件mbr.bin中。在当年流行mbr病毒的时候,这是经常使用的方法。

如图2,使用命令’a’,编写一串汇编指令。
Foxdisk07-readmbr

图2 读取mbr

Debug中所有数据缺省都是16进制的,int 13实际上表示的是int 0x13(或者说int 13h)。使用int 0x13的02功能,读取mbr所在的位置(磁头0,磁柱0,扇区1)的数据,并拷贝到内存偏移0x200处(当前段)。

使用命令’d’查看读取到的数据。这是Foxdisk中Loader.asm编译后的二进制码,安装的时候写入到了mbr区域。
Foxdisk07-mbr2file

图3 写数据到文件

如图3,命令’w’将把BX:CX寄存器中指定字节数的内容写磁盘文件。因此,首先用命令’r’修改寄存器bx和cx。示例中需要保存的字节数为512个,因此,bx=0,cx=0x200。
‘w 200’的含义是将ds:0x200处的开始的数据,保存指定的字节数到文件中。

为了便于调试,Foxdisk中有些地方插入了标志字符串,比如Loader.asm开始的“LUOB”,这其实也是为了便于debug定位问题。

特将debug常用的命令记录在此,方便之后查看。
-? 显示 Debug 命令列表
-a [address] 指定键入汇编语言指令的位置。对 address 使用十六进制值,并键入不以
“h”字符结尾的每个值。如果不指定地址,a 将在它上次停止处开始汇编。
-d [range] 指定要显示其内容的内存区域的起始和结束地址,或起始地址和长度。有如
果不指定 range,Debug 程序将从以前 d 命令中所指定的地址范围的末尾
开始显示 128 个字节的内容。
-t [=address] 从指定地址起执行一条指令后停下来,显示所有寄存器内容及标志位的
值。如未指定地址则从当前的CS:IP开始执行。
-p [=address] 从指定地址起执行指令,直到遇到断点,如未指定地址则从当前的CS:
IP开始执行。
-g [=address] 从指定内存地址运行当前在内存中的程序。
-u [range] 对指定范围内的存储单元进行反汇编。
-r [register] ‘r’显示CPU内所有寄存器内容和标志位状态,‘r register name’则修改
某个寄存器内容。比如-r ax 修改寄存器ax的内容。
-q 退出debug。

1,794 total views, no views today

Foxdisk06-启动原理3

Loader.asm控制权转交给BootEntry后,开始启动Foxdisk的主体代码。BootEntry()函数中,只调用了Foxdisk()函数。BootEntry没有其他作用,只是用来定位的,方便Loader.asm去加载。

看代码前,首先熟悉一下将要用到的结构体,定义在Common.h中。
Foxdisk06-datastruct

图1 数据结构对应图

程序中允许安装四个不同的操作系统,每个系统的引导代码Foxdisk都会保存起来,理论上可以兼容所有类型的操作系统。如图1,准备了四个导航条与之对应。数据结构navBar定义了导航条的显示资料,包括字体、字符串、颜色等等;数据结构menuitem则定义了与导航条连接的菜单项的显示资料。数据结构_WallPaper是壁纸的数据结构,包含壁纸存放在硬盘中的位置及其是否有效。壁纸从1024×768的bmp中提取,没有压缩,直接存储在硬盘上,其大小为1024×768 bit。总共可以存7张不同的壁纸,在安装的时候指定。

数据结构OperationSystem对应每个导航条指定的系统,允许用户添加密码。数据结构FoxdiskPara定义了Foxdisk所用的必要信息,包括倒计时时间、默认进入的系统、foxdisk的存储位置等。

在以上数据结构的支持下,Foxdisk的启动才得以实现。在foxdisk()中,第一步启用磁盘访问的驱动,建立硬盘参数表,允许硬盘访问。第二步,获取FoxdiskPara等参数,这些参数在安装的时候已经存储在硬盘上了,接着调用bootMenu()。出现指定的壁纸及倒计时信息。如下图。
Foxdisk06-bootmenu

图2 启动界面

这是指定了壁纸的启动界面,如果没有指定,则启动缺省的foxdisk界面,如图3。
Foxdisk06-defbootmenu

图3 缺省启动界面

在启动界面上,如果按F2键,则进入Foxdisk的设置界面,类似图1。如果不按,倒计时结束将进入显示中正在进入的系统。当时为了设计右下角的显示信息,也费了一番功夫。最大的问题是,如何在不同的图片上,能够将倒计时的数据显示出来。固定颜色是不行的,很难保证图片颜色与倒计时颜色不同。最终用了些小技巧,用反色、倒影的方式进行显示,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读到现在,我也发现之前设计上的不足,很多地方过于繁复了,有些需要显示的信息,比如当前有哪些操作系统,在界面上却没有显示。

最后一步,调用SysRun()。也即在第二步中,如果按F2,将执行此处代码,进入Foxdisk的设置界面。
Foxdisk06-configmenu

图4 设置界面

设置界面的右下角提供了快捷选项。F1键唤出帮助界面;F2键为系统菜单,也即类似图1中显示的界面;F3键唤出参数设定,如图4显示;F4键还没有实现;F5键唤出关于菜单,打印关于Foxdisk的一些说明。

至此,所有启动相关的信息全部介绍完毕。Foxdisk在运行过程中,需要用到硬盘访问、分区设置、图形显示、汉字显示、时间中断等,最早曾经把扬声器也放进去了,觉得没有太大作用,后来把它去除了。

后续的博客中,将针对上述实现一一阐述,记下我在秦淮河畔曾经挥汗调试的日子。

1,333 total views, no views today

Foxdisk05-启动原理2

观察Foxdisk3的makefile,可以看到使用的是bcc -ms的编译开关。这是要求编译器采用Samll内存模式进行编译,其特点是栈和数据都在64K以内,Code在另外一个64K内。为什么采用Small方式?主要是我当时设计的时候,没有考虑到后面的各种新的需求,以为代码可以控制在64K内完成;另外,这种模式比较便于汇编和C的混合编写,不用去考虑复杂的数据段、代码段的定位。

在整个代码编写过程中,除了引导部分(也即Loader.asm),其他的代码尽量用C编写。但是有两部分的代码仍旧无法避免使用汇编,一是时钟中断,为了让几个任务并行工作,使用了汇编;二是32位数的乘除计算。我们在平常使用C/C++及其他高级语言的时候,大数的计算很平常。那是因为编译器已经提供了库函数调用,方便程序员使用,操作系统已经提供了这样的机制进行支持。Foxdisk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简单的操作系统,这些机制完全没有提供。因此,在进行大数计算时,只能自己来写这些函数了。

回到我们的启动话题。Loader.asm包含了所有启动的秘密,其承载了将Foxdisk的演出场景安排好的任务,相当于整个程序的导演,也是整个程序最难读的地方。我试着以自己的语言,将其原理解释清楚。

Loader.asm在编译后,将链接成一段512字节的二进制码。当然,它不是单独存在的,是与其他代码混杂着存在于Foxdisk.exe中。这段512字节码将由Setup.c中的main()函数拷贝到MBR区,起到引导的作用。

Bios在释放控制权的时候,将把MBR区的代码加载到0x7C00处,并跳转执行。也即从Loader.asm中的load_start处开始执行。

整个Loader.asm实现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三个:1) 将存储在硬盘上的Foxdisk代码拷贝到指定的内存;2)将Foxdisk运行的数据拷贝到另外一段64K的内存中;3) 设定栈,并远程跳转(retf)至Foxdisk的BootEntry处,开始运行Foxdisk。Loader.asm中的几个变量,nCodeSect:Foxdisk代码段占用的硬盘扇区数;nDataSect:Foxdisk数据段占用的扇区数;iBegin: Foxdisk程序镜像所存储的硬盘起始位置;这些变量均由Setup.c中的函数进行初始化,也即安装的时候确定。另外一个变量iDisk,其值为0x80或者0x81,表示BIOS所认的第一个硬盘还是第二个硬盘,也是由Setup.c中函数对其进行初始化的。如果Foxdisk镜像存储在第二个硬盘上,则必须设置为0x81。现在想来,其作用不大,而且容易给调试带来麻烦。

load_start到load_chs,尝试使用扩展中断0x13(ah=0x40以上的int 0x13)访问磁盘中的数据,加载Foxdisk的代码段至0x7000:0起始的64K内存,数据段加载至0x8000:0开始的64K内存。

如果磁盘不支持磁盘的扩展中断(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),则回到原始的硬盘访问中断,尝试将Foxdisk的代码段和数据段加载到指定的内存中。从load_chs到load_ok间做的就是这件事,其功能与上一段其实是相同的,大部分情况下也不会执行。

从标志load_ok开始,进行设置栈以及跳转的工作。Retf是条远跳转指令,它将栈中的4个字节当成CS:IP,跳转过去执行。以上工作均在实模式下进行,不用考虑复杂的权限问题。注意,在retf执行前,bx中已经包含了BootEntry的地址,执行前的push bx就是将地址压栈,准备远程跳转。

至此,我们可以暂时抛去晦涩难懂的汇编,进入了C的世界。

下一篇博客是启动原理的最后一篇,介绍Foxdisk的整体逻辑框架,从逻辑层面介绍我是如何编排实现Foxdisk的功能。

1,594 total views, no views today

用“忙碌度”来度量设备虚拟化的性能

本文讨论设备性能的一般度量方法,并根据性能判断的基准点是否确定唯一,将设备性能分为外部性能内部性能 两类。

外部性能

我们采用很多方法来量化一个设备的性能,一般是横向比较,也就是运行一些基准测试软件来获得针对指定设备的测试成绩,作为度量设备性能的量化数据。但是,如果只有单个设备的量化成绩,其实作用不大。100分的成绩,对应的性能到底为高、中或低,需要和更多的设备进行横向比较,才能体现出来。业界会针对某类设备,设立若干个性能相关的标杆基准点,来判别不同的量化分数所对应的性能级别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所谓的标杆基准点,可能是有形的数字,但更可能是无形的,由一些评测实验室在他们的评测报告中体现,当一款新的旗舰设备隆重上市后,旧标杆将随之被修正。

换句话说,通过横向比较为来判断性能时,在不同的时间,比较和判断的标杆基准点很可能是不同的。如果你淘了一块心仪已久的两年前的旗舰显卡,欣欣然准备要大显身手的时候,重新评估一下这块显卡在今天的性能地位,发现已经掉档到入门级别了,你可能会大失所望吧。设备本身的性能并未改变,变化的是评判的标准。

硬件生产工艺的进步,会带来设备性能的大幅提升,特别是摩尔定律还在发生作用的年代,这个提升的幅度是指数级别的,非常惊人。影响性能成绩的另一个因素,是测试软件自身的代码演进和优化程度。一个并不罕见的情况是,使用不同的基准测试软件,对不同的设备进行测试,如果这些设备在市场上的目标定位相同,最后的测试成绩很可能互有参差,而不是一边倒地断定出孰优孰劣。在某个测试软件中,A产品领先一些,另一个测试软件中,B产品则略胜一筹。还有一种情况是,将某个基准测试软件版本升级之后,重新测试某产品,可能会发现结果大不相同。再比如,同一块显卡上,使用不同的3D编程接口(如OpenGL、DX或其它),在渲染相同的内容时,性能也可能不同。这是3D编程接口需要不断迭代升级的一个原因,如何通过优化自身的结构,来更好地发挥硬件的有限性能。

软件的编程方式和优化特性的选择,对不同的设备会产生不同的性能表现。

这种通过外部横向比较而产生的性能数据和判断依据,称为外部性能。其典型特征是:性能的判断依据不断变化——主要地,其性能基准点不断地被提高。

内部性能

继续阅读“用“忙碌度”来度量设备虚拟化的性能”

3,163 total views, no views today

随笔-放慢心态1

按照现在的工作状态,实在无法保证之前的技术博客按计划进行。在罪恶感的驱使下,我拿了自己无聊时写的随笔,用来充数。看看一个仍旧奋战在一线的程序员,如何在万恶的房价经济社会中,如何苦苦挣扎。

连续两周出差,身体严重透支。正好有一个小时的时间,在等一位朋友过来。用来整理技术文章是不够,正好把这一小段时间的感想记录下来。

人生过了三十岁,时间的齿轮好像突然加快,仿佛总是处在一个“时间不够”的状态。要学习新的东西、要照顾家庭、各种朋友应酬…忙来忙去,最后都忘记了自己为了什么在忙碌。

龙应台有本书《孩子你慢慢来》,我曾经在出差途中看完。有段话,这么写的,对比得很有意境:“淡水的街头,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。 回教徒和犹太人在彼此屠杀,衣索匹亚的老弱妇孺在一个接一个地饿死,纽约华尔街的证券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——我,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,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,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,用他五岁的手指。”

我很喜欢这段话。生活从来就不美好,世界残酷而真实,美好只存在于我们的内心,那些你所珍惜的事物,导引了我们生活的方向。

大学的第一年,元旦第一天,我一个人坐在三工教学楼的某个教室里面,努力准备马上要考试的科目。第一场雪就在那个时候下起来了,我看着窗外,就这么呆呆的看着雪坐了一个上午。

那时的自己,仿佛青春永远都会在,未来的日子总感觉非常遥远。除了不时会冒出来的考试,踢球、泡图书馆、看漫画,无聊时可以花两个礼拜画一张图,从容天真。

离开学校后,画风变了。如果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场电影,那么,在离开学校的这十几年,每一帧都充满了急躁,对未来的恐惧。 继续阅读“随笔-放慢心态1”

4,584 total views, no views today

Foxdisk04-启动原理1

我不记得是哪个小品了,赵本山用他的标准铁岭普通话说:“我不想知道它怎么来的,我只想知道它是怎么没的。”

对编程而言,“怎么来的”实际上非常重要,不能不了解。Foxdisk的启动过程,在“如何安装1”中已经有了说明,本篇会尽量的把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清楚。

有几个关键词:BBS、Legacy BIOS、UEFI、MBR。

BBS

英特尔、Phoenix和康柏公司在1996年联合发布了BIOS引导规约(BIOS Boot Specification),简称BBS(图2)。尽管十几年已经过去了,但是这个规约中的大多数内容至今仍被使用着。本文中使用的很多术语和数据结构都来自这个规约。

Foxdisk04-BBS spec

 图1 BIOS Boot Spec

BBS将引导设备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: 继续阅读“Foxdisk04-启动原理1”

2,660 total views, no views today

Foxdisk03-如何安装2

整个Foxdisk3.01的代码,是将安装程序和主程序混在一起编译的。安装程序负责将代码拷贝到指定的硬盘区域,包括MBR代码、Foxdisk的启动代码、Foxdisk的资源、Foxdisk的code段和数据段。在“如何安装1”中叙述的foxdisk在硬盘中的映像,都是由它来实现的。

混编的好处是,安装程序能够很容易的定位主程序各种段(code、data、stack等等)的位置,方便安装。另外,很多函数可以共用。坏处是,安装程序也要占据不少的空间。我之前为了方便C和汇编混合,设定了编译模式为small,也即Code段必须在64K内,Stack和Data段加起来在64K之内。我在设计初期没有考虑好,代码写到后半段就感到很痛苦—许多想实现的功能因为代码的限制,没法去实现。

现在的编译器早就取消了这样的限制,以技术而言,BorlandC++3.1已经是石器时代的产品。以我现在常用的Vs2015,从来不用去考虑类似这样的问题,可以专注在程序本身的实现。计算机软件的发展非常快,一不小心我也变成了老古董了。

回到正题。与安装相关的文件有Setup.c、Setup.h、iSetup.c和iSetup.h,与主程序共用了磁盘访问、图像显示等函数。外设的访问,在后面专门写几个章节进行介绍,用汇编去访问外设,我估计现在除了开发驱动或者OS的程序员,很少会有人去关注它们了。

从Setup.c的main()函数开始跟踪,了解安装过程。

main函数做了两件事情: 卸载和软件安装。卸载的过程故意设计得复杂,通过判断命令行以及热键,确定用户需要完全卸载,然后再将相应的扇区覆盖。这几天我重读代码,觉得这里的设计很有问题,有可能导致卸载后无法进入操作系统了。

软件安装通过两个函数实现,firstSetup()和updateSetup()。前一个函数是首次安装,后一个是针对已经安装的软件进行参数更改或者代码升级。main()最后的汇编代码:

asm mov ax,3

asm int 0x10

其作用为回到文本模式。程序是在DOS环境下,并使用图形模式安装的,如果没有回到文本模式,DOS的命令行无法执行。

通篇代码中,有大量嵌入汇编的地方。这种写法不是很好,程序可读性比较差,我主要是习惯了汇编来实现一些小功能,不自觉的就用上了。后续出现内嵌汇编的地方,都会给出解释。

firSetup()中,将安装主程序的步骤分为了四个,代码中给出了很详细的说明,很容易读懂。此函数中所调用的图形函数和磁盘访问函数,其功能都比较单一,通过函数说明可以了解其作用。

我尽量不去调用C的库函数,以防止代码量的增加。因此,很多经典的函数,比如memset、memcpy等,只能重新自己实现。另外一个原因,Foxdisk的主程序中,是没有操作系统的,那些库函数也没法运行。我参考的代码来自于linux2.6,不愧是千锤百炼的代码,非常精简高效。

firSetup()中频繁使用的汇编代码:

asm xor ax,ax

asm int 0x16

这段代码的功能是等待按键,类似于C语言中的getchar()或者pause()。

updateSetup()的实现代码在iSetup.c中,其实现方式类似于firSetup(),就不一一解释了。

这两个函数都打开了时钟中断,实现一些需要定时的功能。篇幅所限,不再详细说明,在后续章节中针对时钟中断做一个详细说明。

2,271 total views, 1 views today

Foxdisk02-如何安装1

Foxdisk是基于BIOS中断或者直接访问硬件的,在设计的时候,第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软件如何运行。这个问题很有趣,也是我在早期开发一个小的OS时试图搞清楚的最初的问题。

作为介于BIOS和操作系统间的一个小程序,我考虑了两种让Foxdisk运行的方法。其一是依靠硬件,将Foxdisk的引导代码放在PCI ROM或者以Option ROM的形式直接嵌入到BIOS中;另外一种是类似GRUB的方式,修改硬盘的MBR,实现Foxdisk的引导。我们首先从PC的启动过程谈起。

1)     PC启动的过程

Foxdisk02-PC_boot

图1 计算机启动过程

这是我理解的计算机的启动过程,显示了计算机从开机到进入操作系统的工作顺序。在上述的几个阶段,都可以抢得控制权,实现我们自己的代码。分别为:

阶段①:Call Rom,此阶段Option ROM可以抢得计算机的控制权。

阶段②:int19h,Option ROM软件可通过修改int 19h抢得控制权。另外,所有通过模拟可引导设备的Option ROM以使得BIOS能够引导其软件的方法均归于此阶段。

阶段③:LoadMBR,通过直接修改硬盘上的MBR区域抢得控制权。

阶段④:Load OS,在操作系统引导的时候抢得控制权。

阶段⑤:在操作系统层面安装软件。

阶段①~④均称为底层阶段,软件一般直接与计算机硬件打交道,或者通过BIOS中断访问硬件。阶段⑤称为上层阶段,软件借助于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API工作。

关于Option ROM的介绍,可以参考文档《BIOS Boot Specification》version 1.01。这是发布于1996年的文档,由intel、Phoenix和Compaq联合制定的规范。多年来,BIOS的启动过程也没有太大的变化,直到UEFI的出现。

具体的内容我不在博客中介绍,文档中介绍得很清楚。只要记住两点即可:第一,BIOS允许外设有自己的代码,用来实现一些特殊的功能,比如网卡的Option ROM、PCI设备的Option ROM;第二,只要依据一定的规范来写代码,BIOS会将控制权转移给Option ROM,这时整个计算机的控制权都在手中,理论上做什么都可以。

继续阅读“Foxdisk02-如何安装1”

3,554 total views, no views today

Foxdisk01-缘起

Foxdisk01-bootpic

“没有任何一个题目是彻底完成了的。总还会有些是哪个可做;在经过充分的研究和洞察以后,我们可以将任何解题方法加以改进;而且无论如何,我们总可以深化我们对答案的理解。”

–《怎样解题:数学思维的新方法》

用一段话来总结我自己的这个小项目,我以为上面的这段话很精准。从2006年1.00版开始,到2008年的冬天完成3.01版,直到现在,我也不觉得这个项目完成了。只是因为各种原因,没有动力再去更新它了,曾经写在计划中的4.0版,列出了许多我很有兴趣的功能,不大可能再去实现了。

继续阅读“Foxdisk01-缘起”

2,855 total views, no views today

GVT对显示引擎的虚拟(2)

引用注明>> 【作者:张佩】【原文:http://www.yiiyee.cn/Blog/

  • 1. GVT对显示中断的模拟

ISR
中断能打断普通线程的执行

显示引擎定义的中断大部分都是通用型的,不同设备厂商开发的不同代产品在工作的时候,都会不断产生这些中断。比如同步中断(v-sync和h-sync)、vblank中断、扫描中断,这些中断和终端显示器对帧囊(FrameBuffer)的处理相关,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不断地实时产生;以及插拔检测(hot plug detection)中断,当显示器插入或拔出Port的时候产生。显示引擎也可能会定义一些私有类型的中断,因不同的显卡设备而异,比如一些错误检测中断,其实是硬件和软件驱动之间的一种简单的通信机制。

GVT虚拟的显示设备只实现了最基本的功能,所以模拟通用型中断就足够了。实际上,GVT现在的代码只模拟了vblank和flip done两种中断,发现已经能够满足系统驱动和大部分应用软件的需求了。当然这是不够的,已经发现了一些应用软件,依赖于线扫描中断和垂直同步中断,不久的将来,GVT会陆续加入对它们的支持。理想的情况是GVT把所有的通用型显示中断都模拟好,我们不能假设形形色色的应用软件永远不会使用某种通用型中断。 继续阅读“GVT对显示引擎的虚拟(2)”

4,932 total views, no views today

GVT对显示引擎的虚拟(1)

引用注明>> 【作者:张佩】【原文:http://www.yiiyee.cn/Blog/

server-virtualization
这是一幅描绘了平台虚拟化的示意图

GVT是Intel针对集成显卡(IGD)设备实现的虚拟化方案,最近已经被成功地Upstream到了Linux内核4.10中了。所以用户只要拥有一份最新的Linux内核代码或镜像文件,就可以尝试这个很酷的显卡虚拟化功能。但GVT只是一个核心模块,剥离了和具体的系统虚拟化方案的耦合性,所以要想通过GVT来虚拟化你的显卡,还必须结合特定虚拟化平台下的适配模块。GVT本身是平台无关的,它通过一套公共的接口来抽象各种虚拟化平台的功能。

KVMGT是一起被Upstream的另一个模块,它就是在KVM(Kernel Virtual Machine)平台下GVT的适配模块。虚拟软件比如QEMU在KVM平台上,可以通过KVMGT暴露的用户层接口,来创建和维护GVT的虚拟GPU实例。将来,GVT在XEN和其它虚拟化平台下的适配模块,也将会被Upstream到Linux内核中去,不过这需要一些时间和持续的努力。 继续阅读“GVT对显示引擎的虚拟(1)”

3,505 total views, no views today

Foxdisk00-源代码编译

为了便于之后博文的行文方便,我把代码放在了下载区:[download id=”9″]。

编译器使用的是Borland C++3.1,C编译器和汇编编译器都在其中。代码中包含三个汇编文件:Loaser.asm、iMath.asm、iTimeInt.asm,必须用Tasm编译。微软的masm语法要求稍微有些不同,因此foxdisk3.01的代码没有办法直接用微软早期的DOS下编译器编译。

编译步骤很简单:

1)      安装BorlandC++3.1;

2)      进入代码文件主目录,设置Path目录;(参考我的bcccmd.bat)

3)      etrhz.exe hztable.h Global.c Setup.c iSetup.c;

4)      ehz24.exe /k hzk24k.h _HZ24STR.c;

5)      运行make;

上述步骤执行后,会自动生成foxdisk.exe。在dos下安装的时候,需要调用资源文件ifox.bmp,包含在\Rleease文件夹中。

继续阅读“Foxdisk00-源代码编译”

1,574 total views, no views today

为自己定一个小目标

我的童年有很长的时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,那个时候,外婆的爸爸妈妈还健在—我们的方言里称呼为“老外公、老外婆”。老外婆家离外婆家大概只有3公里左右,路两旁全是一拢拢农田和纵横交错的沟渠。进村子前,有几片不大的树林点缀在村子入口,松树、茶树、香樟树,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树。春夏之交的时候,栀子花开了,空气中就飘着淡淡的栀子花甜香。

老外公和老外婆已经去世多年,我已经很难记得他们的样子;去拜见他们的场景记忆也慢慢开始模糊,唯有那飘在道路旁边的栀子花香味,始终不散。把这些回忆记录下来,是我很喜欢的事情。从小养成了的这种记录习惯,我的电脑里面有各种心情记录、管理记录,以及技术开发记录。这是比较私密的个人信息,作为技术宅男,我不是很喜欢把它们发布到QQ空间以外的地方。

改变这种想法从一位很好的朋友开始。

15年7月,参加了一次集体翻译的活动,第一次见到张佩。实际上对他慕名已久,公司产品开发中有时候需要驱动开发的知识,他的大作《竹林蹊径》是案边常用参考书。

张佩说话声音洪亮、语速很快、思考很快、写代码也很快,学习新技术奇快无比,我非常佩服。我是性格比较内向的人,不知道为什么,和他却一见如故,很快就像多年的好友一样无话不谈了。

那时我准备将我的foxdisk移植到uefi上,实现自己想要的一些功能。张佩很有兴趣,我就把自己的foxdisk 3.0的代码和文档给了他,请他指正。之后我有几次上海出差,每次都会抽一些时间去见他,他建议我把平常的一些技术学习的历程用博客写下来。 继续阅读“为自己定一个小目标”

1,869 total views, no views today

浅论Intel GPU虚拟化实现方案GVT

引用注明>> 【作者:张佩】【原文:http://www.yiiyee.cn/Blog/

v0.3 (未完成版,慎勿转载)

kvmgt
KVMGT未upstream前的架构图

在最近的Linux内核4.10的发布中,Intel的GPU虚拟化方案(GVT)完成了代码上传,从此成为Linux内核的一部分。GVT在4.10的发布文档中,作为主要的新特性之一而被发布者隆重地介绍。在过去的两年中,我作为一名开发者,参与到了GVT的开发过程中。对此重大里程碑事件深感欣慰。将陆续写作一些文章,对Inte的GPU驱动和虚拟化实现,进行由粗入细的介绍。

我近来对于一些计算机术语,产生了一点个人趣味上的偏好,细节在此不能备述,容后专文细讲。这里就两个用惯的术语,要在文章中,做很大的习惯上的改变,读者可能会觉得很不适应。无法,我确定了要这样做,只能请读者忍耐。

术语新译
Context:境(一般译作:上下文)
Execution Context:执行境
Hardware Context: 硬境
Logic Context:拟境
buffer:囊(一般译作:缓冲区)
Ring buffer:环形囊

继续阅读“浅论Intel GPU虚拟化实现方案GVT”

7,884 total views, 1 views today